首页  技能竞赛

2020年福建省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来源:   更新时间:2020-10-27    阅读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竞赛对象

(一)参赛条件:参赛选手一般应持有相应职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助理级以上职称证书;未取得中级资格的,应从事本职业工作五年以上,经单位推荐,竞赛组委会同意后,方可参赛。

(二)省赛选手:由各代表队选拔产生。

二、竞赛形式及标准

(一)竞赛形式

本届竞赛形式为个人赛(单人)。

以各设区市人社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及有关单位组队参赛,共组成十个参赛代表队及省属代表队。各设区市人社局负责本地区参赛选手(含在闽台湾居民)的统一报名组队和联络工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负责评茶员项目省属有关单位参赛选手的统一报名组队和联络工作。各参赛代表队参赛人数不超过6(竞赛承办地可增加一个参赛队名额)

(二)竞赛标准

本次竞赛由理论和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依据《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高级工(三级)标准进行,竞赛内容由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两部分组成

按照理论与技能结合的方式,其中理论考试占20%,技能操作占80%

理论知识:试题从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中抽取,总分100分。占赛总成绩20%

技能操作

技能总分100分,占赛总成绩80%,包含五个模块:

模块1 茶形辩认,满分100分,20%

模块2 香味排列,满分100分,10%

模块3对样评茶,满分100分,15%

模块4品质审定,满分100分,30%

模块5茶品设计,满分100分,25%

三、竞赛项目

(一)理论知识

竞赛方式:纸质闭卷考试,使用答题卡;

分数比例: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竞赛时间90分钟;

竞赛环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化考室,每间考室原则上不超过30名考生。

参考资料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887-2017)《茶叶审评与检验》(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施兆鹏主编)《制茶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夏涛主编),等。

(二)技能比赛

所有参赛选手在报到检录后,由委会组织抽签决定参赛顺序和工位。抽签号即是该参赛环节顺序号(工位号)。

技能操作包含个模块

模块1 茶形辩认模块2 香味排列模块3 品质审定模块4 对样评茶;模块5茶品设计

1)模块1  茶形辩认

考核要点:考核参赛者对全国茶产品的认知面。

考核时间:30分钟

考试方式:参赛者通过审评外形判断产品名称,对盘号准确写出各茶样的归属茶类、名称并对外形进行描述,不内质审评。

试题组成:从全国茶叶中选择具有代表性茶样10-20个,组成一套试题。

供赛茶叶:一组10-20个茶叶由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组成,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茉莉花茶。对茶样进行编号。根据比赛需要准备若干套。

评判方法:标准答案。

 

2)模块2  香味排序

考核要点:考核选手从单一因子对产品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试题均为同一茶类。

考核时间:20分钟

考试方式:选手竞赛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大类茶的同一种考核茶样4-5个。参赛者抽签抽取工位,通过嗅辩香气和尝滋味,判断茶名,按品质从高到低将4-5个茶样的香气(审评杯)与滋味(审评碗)次序进行排列,并将排序结果填入记录表

试题组成4-5个品质接近、级差均衡、但有一定难度的茶样组成一套试题。

试题准备: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规定的柱形杯审评方法,分别称取3克茶样,放入规定的标准审评杯(杯底有编号),用沸水进行冲泡、计时,到规定的时间将茶汤沥入标准审评碗(碗底有编号)中,得到一组4-5杯香气(香气排序)和一组4-5碗滋味(滋味排序)茶供比赛用。根据比赛需要准备若干套。

供赛茶叶试题均为同一茶类,一组4-5个品质接近、级差均衡、但有一定难度的茶样。茶叶种类准备:绿茶1~2种、红茶1~2种、乌龙茶1~2种、白茶1、茉莉花茶1种。对茶样进行编号。

评判方法:标准答案。

3)模块3对样评茶

考核要点考核七档制法对样评茶的能力

考核时间:45分钟

考试方式:选手竞赛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大类茶的同一种考核茶样4个,依据《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规定进行审评,写出茶名对照参考运用七档制对3个比赛茶的品质各因子进行逐一评比记分,汇总计算品质水平总分,并做好相应的审评结论。

试题组成:由一组4个有执行标准(国标、行标或地标)相邻等级茶叶组成一套试题,设置其中1个为参考样。

试题准备4个等级相邻、级差均衡、有代表性的茶叶各200-250克。根据比赛需要准备若干套。

供试茶叶:试题由不同茶类组成,六大茶类比例:绿茶1~2种、红茶1~2种、乌龙茶1~2种、白茶1、茉莉花茶1种

评判方法:标准答案。

 

4)模块4品质审定

考核要点:考核选手对产品等级、品种风格的掌握程度。

考核时间:60分钟

考试方式:选手竞赛时,随机抽取其中一大类茶的同一种考核茶样4个,依据《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规定进行审评,写出茶名、等级品质权数,正确运用专业术语描述考核样,并根据茶类评分原则,对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各品质因子进行逐一评分,运用加权评分法(百分制)进行计算汇总,判定级别。

试题组成:由一组4个有执行标准(国标、行标或地标)相邻等级茶叶组成一套试题。

试题准备4个等级相邻、级差均衡、有代表性的茶叶各200~250克。根据比赛需要准备若干套。

供试茶叶:试题由不同茶类组成,六大茶类比例:绿茶1~2种、红茶1~2种、乌龙茶1~2种、白茶1、茉莉花茶1种

评判方法:标准答案。

 

5)模块5  茶品设计

考核要点考核选手的茶叶品质分析、拼配技术等综合能力。

考核时间:90分钟

考试方式:参赛者自行抽取一组不同产地、不同品质的原料茶,依据《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规定对原料茶和成品茶进行审评,并对品质按照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进行描述。然后根据原料茶和成品茶的的品质特征,分析成品茶中所采用的原料茶数量、编号及所占比例,最后,拼配成一个与试题中成品茶一样的拼配样,并描述拼配样的品质特征。

试题组成:一组5个原料茶(同一茶类、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和1个成品茶(由所提供的4个原料茶拼配而成)组成一套试题,共6个茶样(其中有1个没有使用的干扰原料茶)。

试题准备:原料茶5个(同一茶类各150克)和成品茶1个(由原料茶拼配而成,150克)组成一套试题。根据比赛需要准备若干套。

供试茶叶:原料茶5个(同一茶类,各150克)和成品茶1个(由原料茶拼配而成,150克)组成一套试题。根据比赛需要准备若干套(绿茶1套,工夫红茶1套,白茶1套,乌龙茶1~2套)

评判方法:根据考生对原料茶、成品茶、拼配样的品质描述;对成品茶的剖析,如采用的原料茶数量、编号及所占比例,拼配样与试题中成品茶契合的程度给分。

 

、竞赛规则

(一)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若因选手因素出现失误,耽误时间计入比赛时间。

(二)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三)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四)赛前一天,各领队和选手组织参观设备场地。

、竞赛环境

(一)比赛场地环境照明、控温良好,能提供稳定的水、电,并备有供电应急设备和消防设备。

(二)每个环节考核场地面积约为100m2,场地内提供有数量充足的审评器具和设备供选手使用,环境条件与器具规格依据《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 18797-2012)和《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

(三)各赛场配备电子监控设备。

(四)竞赛现场禁止观摩。

、成绩评定

竞赛评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本次竞赛各项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

参赛选手放弃任一环节将不参与比赛总分排名统计。在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不服从裁判判决、扰乱赛场秩序、舞弊等不文明行为,由裁判长按照规定扣减相应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竞赛资格,竞赛成绩记0分。

竞赛成绩()=理论知识成绩×20%+技能成绩×80%

理论知识竞赛采取纸质答题卡答卷考试形式,答题卡阅卷在组委会监督组的监督下进行,进行答题机阅卷。

技能成绩考核,各模块3名裁判执裁,按照评分标准评定参赛选手的成绩,各模块成绩汇总审定。

经审核无误后公布竞赛成绩。

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以技能成绩较高者排名在前。

、赛项安全

(一)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竞赛各区域设置合理,符合安全、健康和环保要求。

(二)承办单位应在赛前排除安全隐患,应制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及时有效处理大赛期间突发安全事故,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容涉及大用电量、易发生火灾等情况,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按规定预留赛场安全疏散通道,配备消防器械等应急处理设施设备和人员,张贴各项目安全健康规定、图示等,并事先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安排专人负责赛场紧急疏导等工作。

(三)承办单位在竞赛现场设置急救站,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做好医疗应急准备。

(四)任何参赛选手和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携带食品和饮料进入竞赛工位。进入竞赛区域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目安全、健康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五)各参赛代表队或选手所在单位应为本参赛代表队裁判人员、参赛选手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六)为了使大赛安全顺利地进行,保障参赛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等必须按规程、规范要求操作。

、申诉与仲裁

(一)大赛组委会设仲裁工作组,组长由大赛组委会相关人员担任,组员为赛项裁判长,负责接受并仲裁各参赛代表队的书面申诉,处理赛区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记录违规处理及仲裁结果。

(二)参赛队对赛事过程、工作人员工作若有疑异,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前提下可由参赛队领队以书面形式向赛点仲裁组提出申诉。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不得擅自传播、扩散未经核查证实的言论、信息。

(三)提出申诉应在赛项比赛结束后1小时内向赛点仲裁组提出,超过时效不予受理。提出申诉后申诉人及相关涉及人员不得离开赛点,否则视为自行放弃申诉。

(四)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大赛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竞赛须知

(一)领队须知

1.本赛项为个人赛,各领队应熟悉本次大赛技术文件、规程及有关要求。

2.按照大赛赛程安排准时参加领队会及其他赛程活动等安排,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

3.熟悉竞赛流程,妥善组织管理好本队人员的日常生活及安全问题。

4.贯彻执行竞赛的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裁判。

)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严格遵守赛场规章、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文明竞赛。

2.各参赛选手应在竞赛开始前一天规定的时间段进入赛场熟悉环境。

3.选手理论考试座位号随机生成,选手将按号入座;比赛期间参赛选手不得离开比赛场地,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但离开期间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4.每场次参赛选手必须在正式比赛前30分钟到赛场报到,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和参赛证,并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胸牌)。只有等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操作。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和其他纸质资料,不允许携带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6.竞赛时,在收到开赛信号前不得启动操作,各参赛选手需在抽签确定的工位上完成相应竞赛项目,严禁作弊行为。

7.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该队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8.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长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9.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工作人员须知

1.严守大赛岗位职责,服从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2.在执委会及下设工作机构负责人的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工作。

3.熟悉比赛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比赛规则,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

4.举止文明,态度和气,工作主动,服务热情。

5.不相互打听、传递比赛情况。

6.必须佩带大赛工作证上岗。

十、竞赛观摩

本赛项需要在较为安静的环境下进行,嘉宾、观摩团队、领队、工作人员等在不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严格遵守各项观摩纪律,按照指定路线观摩比赛。

、违规处理

本次参赛有关人员违规处理按《2020年福建省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则》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