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福建省评茶员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茶艺师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来源: 更新时间:2018-10-19 阅读次数:
一、 赛项名称
2018年福建省评茶员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茶艺师赛项。
二、 竞赛内容
竞赛分理论知识考试、品饮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 3 个环节。竞赛项目的命题结合茶艺师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并参照《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相关标准制定。
(一) 理论知识考试(占总成绩的 20%)
理论知识竞赛试题从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工(三级) 茶艺师题库抽取A、B卷,现场由选手抽取其中一卷使用。主要内容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具知识、品茗用水知识、茶艺基本知识、科学饮茶、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茶馆经营等。题型为:判断题、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采用纸质闭卷答题卡填写考试方式。
(二) 品饮茶艺竞技(占总成绩的30%)
品饮茶艺竞技,参赛选手根据赛前抽签确定冲泡品饮的茶类,在规定场地、规定器具、规定时间内完成该茶品的冲泡。从参赛选手的仪表仪容、茶席布局、冲泡品饮技法、茶汤质量、说茶、茶事服务能力等方面展示茶艺师职业技能。茶汤质量着重于茶汤品质的呈现,以日常生活中,让亲友轻松、舒适地喝上一杯高质量的茶汤为目的,考量选手冲泡茶汤的水平、对茶叶品质的表达能力以及接待礼仪水平。每位参赛选手根据所抽选茶类进行现场冲泡3道,尽量表达该茶品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所使用器具及茶叶均由组委会统一提供,参赛服装自备,以茶艺师生活服饰为宜,比赛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三) 创新茶艺竞技(占总成绩的50%)
创新茶艺竞技参赛选手(不设助演)自设主题、自备茶叶、茶具、茶席、服装、背景、音乐曲目等相关用品。从作品的原创性、艺术性及选手的文学修养、礼仪修养、茶汤质量调控能力等方面,全面考核选手的茶艺师职业技能。茶艺表演时间10-12分钟。
创新茶艺竞技必须充分体现茶艺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不得抄袭及照搬基础茶艺表演及他人成熟作品或获奖作品,要展现体现作品的原创性及文化内涵。
三、 竞赛方式
(一) 理论知识考试
竞赛方式:纸质闭卷考试,使用答题卡;
分数比例: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竞赛时间:90分钟;
竞赛环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化考室,每间考室原则上不超过30名考生。
(二) 品饮茶艺竞技
所有参赛选手在报到检录后,由组委会组织抽签决定参赛顺序。抽签号即是该参赛环节顺序号。
参赛选手按照抽签顺序进入赛场,现场抽签确定比赛茶品,而后开始选配茶具、布置茶席、品饮茶艺演示、茶具归位等比赛环节。器具包括各式盖碗组合(含盖杯1个、茶海1个、小品茗杯6个、煮水器、茶滤、茶洗、杯托等),茶席、茶叶、背景、音乐由组委会提供。具体详见表1。
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工作人员进行统分和核分。
茶叶以福建特色的茶品为主,茶品有乌龙茶类(武夷岩茶、铁观音);红茶;白茶;绿茶;茉莉花茶。
品饮茶艺比赛主要步骤:
1. 抽签选取茶样:选手先从提供茶类中自行选择三大类,从中再抽签抽取一个大类,最后通过抽签抽取一种比赛用茶。
2. 选配茶具:6分钟。选手把需要的茶具及相关茶席及辅助用品一次性选配完整,装入备具筐中。
3. 备水、布席:5分钟。选手入场,完成泡茶用水及茶席的准备。
4. 品饮茶艺演示:10-12分钟。
5. 品饮茶艺演示过程中,要求奉3道茶。
6. 收具退场。3分钟。请选手有序撤具、撤席。
(二) 创新茶艺竞技环节
所有参赛选手在报到检录后,由组委会组织抽签决定参赛顺序。抽签号即是该参赛环节顺序号。
参赛选手根据抽签顺序进入赛场。现场布置茶艺舞台,进入创新茶艺表演等操作环节。参赛音乐(或视频)于赛前指定时间拷贝到赛场操作台,进行试播,设置音量等。参赛服装、茶具、茶叶及相关道具由选手自备。
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工作人员进行统分和核分。
创新茶艺比赛主要步骤:
1. 布台时间5分钟,选手独立完成,需辅助由自愿者协助。
2. 茶艺比赛开始前,提交一份200字左右的作品简介。
3. 茶艺演示时间10-12分钟。
4. 退场。3分钟。请选手有序撤具、撤席。
四、 竞赛规则
(一) 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若因选手因素出现失误,耽误时间计入比赛时间。
(二) 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 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三) 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四) 赛前一天,各领队和选手组织参观设备场地。
五、 技术规范
本赛项结合茶艺师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并参照《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相关标准制定。
(一) 比赛知识点
1.茶文化基本知识
(1) 中国用茶的源流;
(2) 饮茶方法的演变;
(3) 茶文化的精神;
(4) 中外饮茶风俗。
2.茶叶知识
(1) 茶树基本知识;
(2) 茶叶种类;
(3) 名茶及其产地;
(4) 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5) 茶叶保管方法。
3.茶具知识
(1) 茶具的种类及产地;
(2) 瓷器茶具
(3) 紫砂茶具;
(4) 其他茶具。
4.品茗用水知识
(1) 品茶与用水的关系;
(2) 品茗用水的分类;
(3) 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
5 .茶艺基本知识
(1) 品饮要义;
(2) 冲泡技巧;
(3) 茶席布置;
(4) 茶艺礼仪。
6.科学饮茶
(1) 茶叶主要成分;
(2) 科学饮茶常识。
7.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
(1) 食品与茶叶卫生基础知识;
(2) 饮食业食品卫生制度。
(二) 比赛技能点及要求
1.茶艺准备
(1) 能够介绍主要名优茶产地及品质特征
(2) 能够介绍主要瓷器茶具的款式及特点
(3) 能够介绍紫砂壶主要制作名家及其特色
(4) 能够正确选用不同区域茶饮的器具、服饰
(5) 能够正确选用不同少数民族茶饮的器具、服饰
(6) 能够准备饮茶的器物
(7) 能够进行节目舞台设计
(8) 能用布置温馨舒适的品饮环境
(9) 能够撰写茶艺解说稿
(10) 其他茶艺准备技能
2. 茶艺演示
(1) 能够掌握各地风味茶饮和少数民族茶饮的操作
(2) 能够独立组织茶艺表演并介绍其文化内涵
(3) 能够配制调饮茶等
(4) 具备茶艺创新的基本能力
(5) 具备茶艺编排及表演的能力
(6) 具备现场茶艺解说的能力
(7) 具备六大茶类冲泡技艺
(8) 具备六大茶类品质介绍能力
(9) 具备六大茶类茶艺服务能力
(10) 具备其他茶艺演示能力
六、 技术平台
(一)理论竞赛基础设施
具备设施齐全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化考室,每间考室能满足30名考生考试。
(二)品饮茶艺竞赛基础设施
表1 品饮茶艺设施清单
设施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多功能茶艺展示厅 | 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有标准备具间等 | 2 |
泡茶桌 | 60厘米宽*120厘米长*65厘米高 | 16张 |
泡茶椅子 | 40厘米宽*50厘米长*40厘米高 | 16张 |
保温壶 | 2000mL | 30个 |
煮水机 | 30L | 2台 |
煮水壶 | 1200 mL | 16套 |
电陶炉组合 | 可配1200 mL提梁玻璃壶、不锈钢壶、生铁壶等 | 10套 |
白瓷青花盖碗组合 | 含盖碗一个、茶盅一个、茶杯六个、杯托六个、滤网一个、水盂一个等 | 10套 |
乳白瓷盖碗组合 | 含盖碗一个、茶盅一个、茶杯六个、杯托六个、滤网一个、水盂一个等 | 2套 |
红釉色盖碗组合 | 含盖碗一个、茶盅一个、茶杯六个、杯托六个、滤网一个、水盂一个等 | 2套 |
绿釉色盖碗组合 | 含盖碗一个、茶盅一个、茶杯六个、杯托六个、滤网一个、水盂一个等 | 2套 |
茶道六君子 | 鸡翅木 | 16套 |
茶叶罐 | 白瓷、白瓷青花等色系, | 16只 |
赏茶荷 | 白瓷 | 16只 |
茶巾 | 棉,浅草绿色 | 16条 |
奉茶盘 | 竹制,浅黄色 | 16个 |
备具框 | 木制,长4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 | 30个 |
桌布 | 与泡茶桌尺寸匹配的灰色、黑色、白色、蓝色、重色、绿色、紫色、红色等各两条 | 16条 |
桌旗 | 棉、纸纤维、麻、竹席等多色、多类型素雅风格图案等 | 16个 |
(三)创新茶艺竞赛基础设施
表2 创新茶艺竞赛基础设施
设施名称 | 规格 | 数量 |
多功能舞台 | 6米*9米 含音响、LED背景屏,多媒体设备,舞台灯光等、麦克风 | 1个 |
多功能国际会议厅 | 座椅380人次以上,占地500平方米 | 1个 |
泡茶桌 | 60厘米宽*120厘米长*65厘米高 | 16张 |
泡茶椅子 | 40厘米宽*50厘米长*40厘米高 | 16张 |
保温壶 | 2000mL | 30个 |
煮水机 | 30L | 2台 |
煮水壶 | 1200 mL | 16套 |
电陶炉组合 | 可配1200 mL提梁玻璃壶、不锈钢壶、生铁壶 | 10套 |
(四)品饮茶艺竞赛项目所用主要茶叶清单
表3 品饮茶艺茶样清单
序号 | 茶类 | |
1 | 绿 茶 | |
2 | 红 茶 | |
3 | 乌龙茶 | |
4 | 白 茶 | |
5 | 花 茶 | |
七、 成绩评定
(一)评分标准
1.创新茶艺评分标准
序号 | 项目 | 分值分配 | 要求和评分标准 | 扣分标准 |
1 | 创意 20分 | 12 | 主题鲜明,立意新颖,有原创性;意境高雅、深远。 | (1) 有立意,意境不足,扣2分 (2) 有立意,欠文化内涵,扣4分 (3) 无原创性,立意欠新颖,扣6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8 | 茶席有创意 | (1) 尚有创意,扣2分 (2) 有创意,欠合理,扣3分 (3) 布置与主体不相符,扣4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
2 | 礼仪 仪表 仪容 10分 | 10 | 发型、服饰与茶艺演示类型相协调;形象自然、得体,优雅;动作、手势、姿态端正大方 | (1) 发型、服饰与主题协调、欠优雅得体,扣2分 (2) 发型、服饰与茶艺主题不协调,扣4分 (3) 动作、手势、姿态欠端正,扣4分 (4) 动作、手势、姿态不端正,扣6分 (5) 其他因素扣分 |
3 | 茶艺 表演 30分 | 5 | 根据主题配置音乐,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 (1) 音乐情绪契合主题,长度欠准确,扣0.5分 (2) 音乐情绪与主题欠协调,扣1分 (3) 音乐情绪与主题不协调,扣1.5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20 | 动作自然、手法连贯,冲泡程序合理,过程完整、流畅,形神俱备 | (1) 能基本顺利完成,表情欠自然,扣1分 (2) 未能基本顺利完成,中断或出错二次一下,扣3分 (3) 有明显的多余动作,扣3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
5 | 奉茶姿态、姿势自然,言辞得当 | (1) 姿态欠自然端正,扣0.5分 (2) 次序、脚步混乱,扣0.5分 (3) 不行礼,扣1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
4 | 茶汤 质量 25分 | 15 | 茶汤色、香、味等特性表达充分 | (1) 未能表达出色、香、味其一者,扣2分 (2) 未能表达出茶色、香、味其二者,扣3分 (3) 未能表达出茶色、香、味其三者,扣5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5 | 所奉茶汤温度适宜 | (1) 与适饮温度相差不大,扣1分 (2) 温度过高或过低,扣2分 (3) 其他因素扣分 | ||
5 | 所奉茶汤适量 | (1) 过多(溢出茶杯杯沿)或偏少(低于茶杯二分之一)扣1分 (2) 各杯不匀,扣1分 (3) 其他因素扣分 | ||
5 | 解说 10分 | 10 | 比赛现场自行完成茶艺解说。文本阐述有内涵,讲解准确,口齿清晰,能引导和启发观众对差异的理解,给人以美的享受 | (1) 文本阐述无深意、无新意,扣1分 (2) 讲解与演示过程不协调,扣1分 (3) 讲解欠艺术感染力,扣1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6 | 时间 5分 | 5 | 在10-12分钟内完成茶艺表演。 | (1) 超时1-3分钟,扣1分 (2) 超时3-5分钟,扣2分 (3) 超时5分钟以上,扣5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2.品饮茶技评分标准
序号 | 项目 | 分值分配 | 要求和评分标准 | 扣分标准 |
1 | 茶汤 质量 60分 | 10 | 汤色明亮,深浅适度 | (1) 过浅或过深,扣1分 (2) 欠清澈、浑浊或有茶渣,扣1分 (3) 欠明亮、暗沉,扣1分 (4) 三泡之间汤色差异过大,扣1分 (5) 其他因素扣分 |
20 | 汤香持久,能表现所泡茶叶品质特征 | (1)香低且不持久,扣1分 (2)茶汤不纯正、有异味,扣1分 (3)茶品本具备的香型特征不显,扣2分 (4)沉闷不爽,扣2分 (5)其他因素扣分 | ||
20 | 滋味浓淡适度,能突出所泡茶叶的品质特色 | (1) 略浓或略淡,扣1分 (2) 过浓或过淡,扣2分 (3) 茶品本具备的滋味特征表现不够,扣2分 (4) 三泡之间滋味差异大、均衡度或层次感差,扣2分 (5) 弃汤,扣1分 (6) 三泡混合,扣1分 (7) 其他因素扣分 | ||
7 | 所奉茶汤温度适宜 | (1) 过高或过低,扣3分 (2) 略高或略低,扣2分 (3) 其他因素扣分 | ||
3 | 所奉茶汤适量 | (1)过多(溢出茶杯杯沿)或偏少(低于扣1分 (2)各杯不匀,扣1分 (3)其他因素扣分 | ||
2 | 礼仪 仪表 仪容 5分 | 5 | 仪容、神态自然端庄,站姿、坐姿、行姿大方,礼仪规范 | (1) 发型、服饰欠自然得体,妆容过浓,扣1分 (2) 动作、手势、姿态欠端正,扣1分 (3) 动作、手势、姿态不端正,扣2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3 | 说茶 10分 | 10 | 表达清晰、色香味描述准确,亲和力、感染力强 | (1) 茶品辨认错误,未能准确介绍,扣1分 (2) 茶品色、香、味描述不准确,扣1分 (3) 亲和力或感染力不强,扣1分 (4) 其他因素扣分 |
4 | 冲泡 过程 20分 | 5 | 茶具准备有序,茶席布置合理 | (1) 茶具准备不全,扣1分 (2) 茶席布置无序,不合理,扣1分 (3) 其他因素扣分 |
12 | 冲泡程序契合茶理,动作自然,冲泡过程完整、流畅 | (1) 冲泡不符合茶理,顺序混乱,扣2分 (2) 未能连续完成,扣1分 (3) 冲泡姿势矫揉造作,不自然,扣0.5分 (4) 奉茶姿态不端正,扣0.5分 (5) 其他因素扣分 | ||
3 | 收具动作干净、简洁 | (1) 顺序混乱,茶具摆放不合理,扣0.5分 (2) 动作仓促,出现失误,扣0.5分 (3) 其他因素扣分 | ||
5 | 时间 5分 | 5 | 在10-12分钟内完成茶艺表演。 | (5) 超时1-3分钟,扣1分 (6) 超时3-5分钟,扣2分 (7) 超时5分钟以上,扣5分 (8) 其他因素扣分。 |
(二)评分方法
竞赛评分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次竞赛各项成绩按照百分制计分。总成绩(分)=理论知识成绩×20% +创新茶艺竞技成绩×50%+品饮茶艺竞技成绩×30%。参赛选手放弃任一环节将不参与比赛总分排名统计。在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不服从裁判判决、扰乱赛场秩序、舞弊等不文明行为,由裁判长按照规定扣减相应分数,情节严重的取消竞赛资格,竞赛成绩记0分。
理论知识竞赛采取纸质答题卡答卷考试形式,答题卡阅卷在组委会监督组的监督下进行,进行答题机阅卷。创新茶艺竞技由七名裁判执裁,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为比赛最后得分,从第四组开始陆续依次当场亮分。品饮茶艺竞技由三名裁判执裁,取平均分为比赛最后得分。
本赛项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展示茶的色、香、味、形,同时要求展示的过程优雅、得体、大方,做到茶美、器美、水美、意境美、形态美、动作美,要求结果美与过程美完美的结合,让欣赏者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美的享受。
总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以创新茶艺竞技成绩较高者排名在前;在创新茶艺竞技成绩依然相同的情况下,则以品饮茶艺竞技成绩较高者排名在前。
八、竞赛日程
(一)场次安排
根据参赛选手报名人数和设备数量,实操竞赛拟分为2个场次。理论知识竞赛安排一个场次。
(二)场次抽签
赛前由领队通过抽签决定竞赛场次。
(三)日程安排
茶艺师职业技能拟竞赛日程安排参见下表。竞赛前将根据参赛人数、竞赛批次等做出详细日程表。
拟竞赛日程表
日期 | 时间 | 竞赛环节 | 地点 | 参加对象 |
第一天 | / | 报到 | 留学生公寓1楼大堂 | 参赛选手、领队、指导老师、工作人员等 |
16:00-17:00 | 领队会议 | 行政楼2楼会议室 | 组委会办公室成员、领队、裁判长等 | |
16:30-17:30 | 选手熟悉场地 | 国际会议厅、行政楼2楼中庭 | 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工作人员等 | |
19:00-19:20 | 理论知识竞技检录 | 待定(以竞赛手册为准) | 所有参赛选手 | |
19:30-20:00 | 理论知识竞技 | 待定(以竞赛手册为准) | 所有参赛选手 | |
第二天
| 08:00-08:30
| 选手检录、抽签出场顺序 | 国际会议厅道具区 | 教师组、职工组 |
8:30-12:00 | 创新茶艺竞技 | 国际会议厅 | 教师组 | |
品饮茶艺竞技 | 国际会议厅贵宾室 | 职工组 | ||
14:00-14:30 | 选手检录、抽签出场顺序 | 行政楼2楼中庭 | 职工组、学生组 | |
14:30-18:00 | 创新茶艺竞技 | 国际会议厅 | 职工组 | |
品饮茶艺竞技 | 国际会议厅贵宾室 | 学生组 | ||
第三天 | 08:00-08:30
| 选手检录、抽签出场顺序 | 国际会议厅道具区 | 教师组、学生组 |
8:30-12:00 | 创新茶艺竞技 | 国际会议厅 | 学生组 | |
品饮茶艺竞技 | 国际会议厅贵宾室 | 教师组 | ||
14:30-15:30 | 专家组、裁判总结会 | 行政楼2楼会议厅 | 专家组、裁判 | |
15:30-16:30 | 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点评会 | 国际会议厅 | 参赛选手、领队、指导老师、工作人员等 |
具体赛程安排以赛前公布为准
九、 竞赛环境
(一)比赛场地环境照明、控温良好,能提供稳定的水、电,并备有供电应急设备和消防设备。
(二) 每个环节考核场地面积约为200-300m2,比赛场地设有音响设备、投影设备、热水瓶,供选手使用。
(三)各赛场配备电子监控设备,实现24小时无盲区录像。
(四)在竞赛不被干扰的前提下赛场全面开放,观摩人员可沿指定路线、区域内现场观赛。
十、 赛项安全
(一) 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竞赛各区域设置合理,符合安全、健康和环保要求。
(二)承办单位应在赛前排除安全隐患,应制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及时有效处理大赛期间突发安全事故,提供保证应急预案实施的条件。对于比赛内容涉及大用电量、易发生火灾等情况,明确制度和预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按规定预留赛场安全疏散通道,配备消防器械等应急处理设施设备和人员,张贴各项目安全健康规定、图示等,并事先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安排专人负责赛场紧急疏导等工作。
(三)承办单位在竞赛现场设置急救站,配备专业医务人员和设备,做好医疗应急准备。
(四)任何参赛选手和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携带食品和饮料进入竞赛工位。进入竞赛区域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目安全、健康规定,做好安全防护。
(五)各参赛代表队或选手所在单位应为本参赛代表队裁判人员、参赛选手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六)为了使大赛安全顺利地进行,保障参赛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等必须按规程、规范要求操作。
十一、申诉与仲裁
(一)大赛组委会设仲裁工作组,组长由大赛组委会相关人员担任,组员为赛项裁判长,负责接受并仲裁各参赛代表队的书面申诉,处理赛区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记录违规处理及仲裁结果。
(二)参赛队对赛事过程、工作人员工作若有疑异,在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前提下可由参赛队领队以书面形式向赛点仲裁组提出申诉。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不得擅自传播、扩散未经核查证实的言论、信息。
(三)提出申诉应在赛项比赛结束后1小时内向赛点仲裁组提出,超过时效不予受理。提出申诉后申诉人及相关涉及人员不得离开赛点,否则视为自行放弃申诉。
(四)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大赛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二、竞赛须知
(一)领队须知
1.本赛项为个人赛,分教师组、职工组、学生组。各领队应熟悉本次大赛技术文件、规程及有关要求。
2.按照大赛赛程安排准时参加领队会及其他赛程活动等安排,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
3.熟悉竞赛流程,妥善组织管理好本队人员的日常生活及安全问题。
4.贯彻执行竞赛的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得私自接触裁判。
(二)指导教师须知
1.指导教师:每位参赛选手限报1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经各代表队审核确认后不得更换。
2.在比赛期间,指导教师不得进入竞赛场地内,发现违规取消该队参赛资格。
(三)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严格遵守赛场规章、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文明竞赛。
2.各参赛选手应在竞赛开始前一天规定的时间段进入赛场熟悉环境。
3.选手理论考试座位号随机生成,选手将按号入座;品饮茶艺竞技、创新茶艺竞技的参赛序号将通过现场抽签决定。比赛期间参赛选手不得离开比赛场地,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方可离开,但离开期间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4.每场次参赛选手必须在正式比赛前30分钟到赛场报到,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和参赛证,并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胸牌)。只有等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操作。
5.参赛选手进入赛场,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和其他纸质资料(相关技术资料由组委会提供),不允许携带通讯工具和存储设备。
6.竞赛时,在收到开赛信号前不得启动操作,各参赛选手需在抽签确定的工位上完成相应竞赛项目,严禁作弊行为。
7.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赛场纪律,除携带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若因选手因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该队比赛;若因非选手个人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裁决。
8. 比赛终止后,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长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9.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
(四)工作人员须知
1.严守大赛岗位职责,服从大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2.在执委会及下设工作机构负责人的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做好工作。
3. 熟悉比赛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比赛规则,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事。
4.举止文明,态度和气,工作主动,服务热情。
5.不相互打听、传递比赛情况。
6.必须佩带大赛工作证上岗。
十三、竞赛观摩
本赛项在创新茶艺竞技环节将全程公开观摩,嘉宾、观摩团队、参赛队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等均可到指定观摩席观摩比赛;品饮茶艺竞技环节为保证比赛的有序进行,每个参赛队在同一时间段内只允许2名人员进入比赛场地指定观摩区观摩比赛(届时将发放观摩证,凭观摩证进入观摩区就座)。
观摩比赛时各观摩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观摩纪律,现场观摩时,观摩人员须按指定路线进入指定区域就座,就座后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摄像,并服从工作人员安排;没有观摩证不得进入比赛场地观摩比赛(创新茶艺竞技环节、品饮茶艺竞技环节)。
十四、违规处理
(一)参赛选手在大赛期间出现违规行为,裁判长依据相关规定组织裁判员研究处理。
(二)裁判人员在大赛期间出现违规行为,由大赛组委会监督、仲裁组依据相关规定共同研究处理。
(三)承办单位工作人员出现违规行为,由大赛组委会监督、仲裁组依据相关规定共同研究处理。
(四)选手指导教师出现违规行为,由大赛组委会监督、仲裁组依据相关规定共同研究处理。
